青光眼
◎青光眼的定義
視神經發生病變,造成周邊視野缺損,
這類疾病統稱為青光眼。
◎周邊視野缺損的原因
最常見的原因是眼壓高
◆ 正常眼睛會產生一種名為「房水」的液體,新陳代謝後由隅角(位在眼白與眼珠內交界處)排出。如果房水分泌過多或無法排出,眼壓就會升高。
◆ 長期眼壓高會傷害視神經,導致周邊視野缺損。
◆ 青光眼的視神經損壞為永久性,無法治療復原,只能控制惡化程度。
◎青光眼的危險因子
◆六十歲以上。
◆高度近視者。
◆有家族疾病史者。
◆其他疾病影響:如高血壓、糖尿病等。
◎老人常見的青光眼類型
一、原發性隅角開放性青光眼
◆屬於慢性青光眼,造成原因不明。
◆此類患者眼壓會緩慢上升,早期沒有任何症狀,且兩眼病程進展大部分有差異,較惡化的單側視力更容易被忽略。
◆一般都是做眼科檢查時才被發現。
◆當出現視力模糊、視野範圍狹窄時,大部分已是很嚴重的情況。
二、正常眼壓性青光眼
◆因視神經病變導致的視野缺損症狀,但眼壓正常。
◆程(2009)調查顯示台灣此類型約佔所有青光眼的40%。
◆早期沒有症狀,且因眼壓不高,目前無法用眼壓計或其他簡單方法有效篩檢。
◆有視力模糊時就醫,往往已經是中、晚期。
三、原發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
◆大部分會急性發作,造成原因不明。
◆患者眼壓會突然上升,症狀為頭痛、噁心、嘔吐、視力模糊、眼睛漲痛、血壓竄高、看燈光出現虹彩等。如不盡快就醫降眼壓,一至兩天就會失明。
◆單眼曾發作過的病人,五年內另一眼發作的機率約75%,因此最好先作預防性雷射治療(王,2009)。
四、續發性青光眼
◆其他原因所導致的青光眼。常見原因有外傷、手術影響、眼睛發炎等。
◆高血壓、糖尿病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。
◆嚴重白內障造成的晶體性青光眼。
◆類固醇會使眼壓上升,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青光眼。
◎治療的方法
● 藥物治療:口服藥、外用眼藥的使用方式及順序請遵照醫師指示。
◆注意:有些藥物會具有心跳變慢、心律不整、引發氣喘、腸胃不適、手腳麻木、腎結石、電解質不平衡等副作用,發生時請返診告訴醫生。
● 雷射治療:使用雷射光波,在眼組織燒灼或切開,使房水循環順暢,降低眼壓。
● 手術治療:局部麻醉後在顯微鏡下進行。
● 綜合治療:合併藥物及雷射手術治療方式。
◎高眼壓症
◆只有單純眼壓高,沒有視神經病變及視野缺損,就稱為「高眼壓症」。
◆每個人可承受的眼壓不同,身體狀況也不一樣,是否有需要用藥物控制眼壓,應由醫師評估。
◆高眼壓症在五年內變成青光眼機率約9.5%(Robert , 2004),故定期作詳細的追蹤檢查非常重要。
◎日常生活須知
1. 按照醫囑使用藥物,定期追蹤檢查。
2. 注意視力變化,如有急性青光眼症狀發生,請立刻就醫。
3. 保持心情平穩,預防眼壓上升。
4. 持續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,對青光眼有益。
5. 勿過度用眼及熬夜。
6. 避免長時間在光線不足的場所,預防眼壓上升。
7. 如您有其他疾病,須讓醫生了解您目前的眼科用藥。
8. 合併有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,血壓及血糖要控制良好,否則青光眼容易快速惡化。
■若您想獲得更多訊息請連結以下的網站
台灣e學院-第四章 青光眼:用活潑生動的線上影音方式,詳盡介紹青光眼知識讓民眾了解。另附有其他眼睛疾病篇。
台大眼科部醫師專欄-青光眼的診斷與治療:重點式簡介各種青光眼類型及治療方針。
參考資料
王清泓(2009).急性原發性隅角閉鎖型青光眼.健康世界,277(1),17-20。
王清泓(2008年,7月14日).青光眼的診斷與治療.台大醫院眼科部醫師專欄.2009年12月16日取自http://www.ntuh.gov.tw/OPH/DocLib10/青光眼的診斷與治療.aspx
陳信弘(2008).淺談青光眼.健康世界,23(4),24-25。
程景煜(2009年,5月11日).被低估的視覺隱形殺手 正常眼壓性青光眼.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.2009年12月16日取自http://www.vghtpe.gov.tw/cnews_detail.jsp?newsid=843
賴韻如、王一中、邱泰源(2008).老人常見之眼部疾病及相關照護.基層醫學,23(8),228-235。
謝瑞玟(2004年,11月19日).第四章青光眼.台灣e學院.2009年12月16日取自http://fms.cto.doh.gov.tw/DOH/Broadcast/LMSMain.jsp?classId=2&courseId=23&type=choice
Robert, N. W., David, S. F., Robert, D. F., George, A. C., Anne, L. C., & Christopher, A. G., et al. (2004). Risk assess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ocular hypertension. 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, 138(3), 458-467.